中国-埃塞俄比亚智能制造专业群出海合作专题研讨
2025年3月27日,由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办公室、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埃塞俄比亚卓越技能人才培训评价项目智能制造专业群出海合作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相关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院校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埃合作,分享国际合作成果。
2024年12月在重庆召开的EMF大会上,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办公室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劳工与技能部联邦卓越工程师中心(CEE)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中埃卓越技能人才培训项目”。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共建开展技能评价和认证、共建专业教学标准、建立国际考试站,促进师生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极大地促进中埃双方职业教育交流与发展,促进双方合作。
本次会议中方领导和专家主要有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办公室主任、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何勇、浙江省模具协会会长周根兴会长、机械工业出版社韩菲主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金文兵、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昂。
埃塞俄比亚方领导和专家主要有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劳工与技能部联邦卓越工程师中心CEO韩士兰博士、焊接培训中心主任Alemu先生、技术制造中心主任Kidane先生、焊接培训认证中心主任Yemane先生、技术设计与发展主任Gurmesa先生。
会上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办公室主任、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何勇介绍了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整体工作,主要包括技能标准、技能竞赛、技能培训等方面,目前机械行业所发布的职业达到228个,职业工种599个,已有150万人次取得机械行业职业能力证书。何院长提到人才评价项目是双方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希望双方能够深入了解彼此职业教育开展情况,期待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国际合作成果。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劳工与技能部联邦卓越工程师中心CEO韩士兰博士分享了CEE目前就智能制造行业的改革进程。韩博士讲到埃塞俄比亚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致力于用过多种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中心正在推动技术与产业集合,推动产业发展,培育埃塞俄比亚本土品牌,推行绿色制造、推动关键领域突破,推进转造业转型升级。在部门建设发展方面,CEE已经建立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含技能培训和认证、技术发展与制造等。韩博士提到目前教学均以手动为主,希望能够在项目合作中推动设备更新、教学更新,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展短期、中期、长期培训,设置更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埃双方的合作将极大地推动非洲地区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韩博士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参观拜访更多的中国职业院校,学习更多技能知识。
浙江省模具协会会长周兴会长发表了“标准先行、教随产出”的专题发言,分享了在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出海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是标准先行,以中国标准架起国际合作的桥梁,过去五年,浙江模协参与推动了14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研制,牵头国家级行业标准的制定,制定并发布了浙江省模具产业品质标团体标准体系框架指南,通过标准化赋能,打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链条,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性支撑。第二是教学产出,打造产业加教育的协同拓展模式,配合院校、龙头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调研人才需求、搭建资源平台,试点项目储备,为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CEE焊接培训中心首席执行Alume先生介绍了目前卓越中心开展的焊接培训的相关情况。培训中心在三年前已经获得了国际授权培训机构的认证,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国际焊接协会(IIW)成立于1948年,目前已有60个成员,有着成熟的机构和标准。在这些标准的指导下,目前中心开展的培训模块设计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其中实践模块占90%,中心注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制定了培训指南和手册用以开展相关培训。目前在培训方面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希望未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提高设备性能,更新设备,减少培训成本投入,促进焊接技术的发展,加入IIW,建立东非地区的焊接中心。
CEE的Rissa先生从先进制造业的视角展开讨论,提到了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均为传统的处理技术,需要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来革新目前的产业行业,强调了新的教学范例在短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浙江省院校代表发言,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金文兵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国际合作情况。建立了中南丝路学院,在南非建立培训机构,选派老师去南非进行授课,目前已经开展了六期培训、服务30多所院校师生,培训400多人次。开展专门技能学历培训,采用洋师徒模式,接收来自南非、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目前已经培养了133人次。学院积极引进实践先进资源,与澳大利亚、德国等五所院校开展学历教育项目,进行德国双元制项目试点改革工作并且积极承办国际级别的比赛。
机械工业出版社韩菲主任为与会嘉宾介绍了机械工业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评价项目的官方在线学习平台——天工讲堂国际版学习平台,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参与开发的支持多语言的国际版在线学习平台,内有多个国家级教学资源,为国内外院校提供服务,满足不同场景的各种需求。平台数字课程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采用先进的制作设备和技术,支持教材出海、技能出海,支持双语数字课程,为海外学子颁发双语版的认证证书,致力于向全球学员提供基于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沿技术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一时间展现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最新新闻行业动态。
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昂讲解了中埃卓越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的设计与落地方案。通过前期调研,出海企业对本土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国内院校对出海项目热情高涨,国外院校和师生也很希望来到中国学习,在多方因素下促进了项目的设计和落地。项目的开展需要行业、企业、院校三方参与,国外教育部门和政府的参与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国际人才评价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海外国际考试站建设与授牌、国际化评价规范开发与认证、国际化课程标准开发与认证、国际数字精品课程制作、开发面向海外的国际教材、国际考评员培训、国际学员培训与考评、高层领导互访与国际会议参与、成果编写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