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企学研工业职业教育网 咨询热线: 010-82895227 关于我们 English

征集“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智能成型工艺及装备分会增材制造高质量产教融合项目-校企课程开发中心和产教融合项

  2025-04-24 15:51    阅读 收藏
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的通知》相关要求,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智能成型工艺及装备分会、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共同开展“增材制造高质量产教融合项目”。面向各职业院校征集“增材制造校企课程开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精准把握增材制造应用岗位核心技术技能,通过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建设,培养增材制造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通知如下:

一、整体规划

增材制造高质量产教融合项目旨在打造以企业真实项目设计教学任务、升级传统课程、开发新课程,以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为教学空间的“校企课程开发中心”(以下简称课程中心),和搭建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开发典型生产型实训项目的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锤炼技能;推动行业、院校、企业多方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开放融合的教育生态,培养大批契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增材制造人才,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二、重点任务

(一) 建设增材制造校企课程开发中心
1)构建典型能力图谱与一体化课程。

由校企双方的资深专家共同组建能力图谱研发团队,依据增材制造企业岗位核心任务,梳理出涵盖材料研发、设计建模、工艺优化、设备操作及维护等关键环节的典型能力要素,绘制详细的能力图谱。以此为基础,将能力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课程模块中,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

2)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

由增材制造企业提供以3D打印鞋为真实生产场景的视频素材、设备操作演示资料以及实际项目数据,学校教师将这些素材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同时发布到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和院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管理平台,方便教师、学生及企业员工随时访问和更新资源。

3)搭建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教学空间。

学校教室配备先进的增材制造设备、专业设计软件、及3D打印产品模型库。教师系统讲解增材制造原理、材料特性、设计软件操作等知识,利用模型辅助学生构建直观认知。通过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体验种类齐全的3D模型库、云端切片及远程打印、活跃的3D打印社区,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

学生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参与3D打印鞋生产任务,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产任务中,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4)创新课业评价方式。

采用综合职业能力测评(COMET) + 结果考核的创新课业评价方式,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增材制造实际工作高度相似的任务,从直观性、功能性、使用价值导向性、经济性、工作过程导向性、社会接受度、环保性、创新性八项能力指标进行测评,全面、精准地评估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并给出测评报告。

对学生进行从参与实际生产到最终产出成果的全过程培训,并以企业岗位标准及行业标准评定学生对增材制造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该培训纳入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工业和信息化职业能力证书。

(二)建设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1)打造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企业向实践中心输送真实的生产项目(3D打印鞋生产车间),配备与企业生产一线水平同步的设计软件、3D打印鞋的专用打印机、材料等。学生从接到项目需求开始,便参与到从产品设计优化、材料选型适配,到打印参数调试、产品质量把控的全流程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升专业技能。

面向校内外开放资源,提供实习实训、课程学习的机会,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2)搭建数字远程实训平台。

搭建全方位、沉浸式的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随时与企业资深导师、学校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及时有效的指导,确保实训项目顺利推进。通过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在线提交考核作品,由专家进行评价以及让大众参与线上互动评选。

3)开发典型生产型实训项目。

围绕3D打印鞋真实生产场景,开发多种类产品生产实训项目。学生从轻量化设计入手,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成本以及可打印性,选择合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运用先进的 3D 建模软件进行精准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打印工艺,进行打印生产,生产作品由企业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工艺优化,并回购合格产品。

4)建立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字化教学系统采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设备操作步骤、操作时长、项目阶段性成果提交时间、考勤打卡记录等,不仅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还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创新思维能力等,对产品的性能指标、外观质量等进行严格评估。

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智能分析后,生成详细的学生实训表现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三、组织实施
 
增材制造高质量产教融合项目由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负责组织实施,率先启动“课程中心”和“实践中心”征集遴选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课程中心申报院校,专业建设应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有较为成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
2.院校具备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确保课程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3.专业教师团队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够与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课程开发任务。
4.实践中心申报院校,实践中心建设应符合项目实践能力。
5.相关专业建设基础良好,申报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较高,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6.具备较丰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对区域产业人才培养贡献较突出。
7.申报方案须得到本单位在政策、资金、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资源保障和支持。
(二) 申报方式
1.申报单位请填写《增材制造校企课程开发中心申报书》 (附件 1) ,申报单位请填写《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申报书》 (附件 2)。
2.请结合自身特点优势,组建专班,经深入研究,明确职责定位和运行机制,编制科学可行的申报方案,着重体现项目实施的总体设想、预期目标及具体措施。
3.申报书填写完成后,请连同能够证明申报单位特点优势、公信力及照片的补充材料,将所有申报材料的电子版扫描件 (申请表需提供 Word 版和加盖公章后的 PDF版) 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材料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号2号楼12E(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
(三)其他
1.此通知自发布日起有效期3年,申报单位须为材料的专业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承诺不会发生版权、著作权、专利等各类法律纠纷。
2.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开展遴选和论证,结合各单位的软硬件条件、综合实力、地域等因素,择优分批公布课程中心与实践中心。
3.课程中心与实践中心采取分批次遴选和建设的方式,实行年检制度。

四、联系方式

1.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智能成型工艺及装备分会
联系人及电话:
尹华    18201687931
李登    13928435504
张国锋 13810697311
2.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
联系人及电话:
梁为    15795480231
陈杰文 15801092768   

 

附件:

1.《增材制造校企课程开发中心申报书》
2.《增材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申报书》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智能成型工艺及装备分会


浏览更多内容,请关注企学研官方微信公众号!

标签:

上一篇:金砖国家团体标准“工业设计技术赛项”课程、技能和竞赛 征求意见稿讨论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首届数字化多轴加工创新智造赛项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