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崭露头角
2014年9月,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新生就读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1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我首次接触3D打印是在2016年,当时觉得这项技术很神奇,能让我们脑子里的很多想法通过电脑、设备快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因为这份好奇心,我加入了学校的3D打印协会,也就是在学校这段时间我遇到了的导师王晖老师,也正是因为他,我被增材制造这项技术深深俘获。在协会期间,我跟团队伙伴们在王晖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很多学校项目包括:广东省长杯、攀登计划获奖,周边企业设备沙盘制作等等。之后便跟随导师,到企业(佛山市中峪智能增材制造加速器有限公司)中锻炼,接触并熟练掌握各类当时最先进3D打印设备及扫描仪的使用,并能熟悉其应用点;在此企业期间,还协助开发腰部医用护具。
2019年9月进入了广东银纳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增材设备维护及售后工作,也因此我对各类设备的了解是比较深入了,公司急需能解决各类设备及现场问题的人员,我作为售后组长,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需在短期内将组内人员个个练成能单兵作战的人才。
在进入公司两年后,我们组接下了公司多个项目,我们组在我的带领下精益求精,狠抓细节,最终都将项目圆满完成,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承担着增材制造模型的打印处理和成形设备操作等工作,认真完成每项任务是我的工作态度。也正是基于本职工作的钻研,开辟了我参加技能大赛的新出路。
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这次竞赛我是参加了线上选拔赛需要按照竞赛主题,寻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并解决,要求具有创新功能与运动功能,80%以上零件应为3D打印件,鼓励采用一体化设计。提交的文件主要有:作品创意说明;作品设计模型;作品视频;声明及授权。
这种形式的选拔赛是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的类型,不过这样的开放式选拔赛到是让我感到比较困惑,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能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想要做到突出挤进前列就很难了。也就着这个问题我去咨询了我的指导教练王晖老师,他也看出了我的困惑并开导我:“当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了极致,那也是能属于前列的!”这让我立马有了思绪,最终我提交的作品是“万能的监控支架”,灵感来源就是我们日常操作设备进行打印的过程中,无法实时去观察打印是否会出现问题,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比如用懒人支架、胶纸贴住都无法满足我们对设备打印情况的监控,时常出现打印失败。就着这个思路我立马进行了产品设计、结构验证、功能试验等任务,最终十分顺利的完成了赛前准备。接下来就是线上答辩,对于答辩我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我提前了充足的准备,按照准备好的PPT进行线上答辩,一切十分顺利,裁判进行现场提问后,便结束了这次答辩。而我也顺利的晋级了决赛。
全国决赛的竞赛形式主要分为三个模块:①职业能力测评模块;②逆向工程模块;③3D打印工艺模块。按照赛前公布的竞赛规程,竞赛第一天(10日)晚上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模块的理论考试(两小时);竞赛第二天(11日)下午13时开始逆向工程模块实操竞赛(六小时);竞赛第三天(12日)上午8时开始3D打印工艺模块实操竞赛(八小时)。
竞赛第一天的职业能力测评题目是小学门口防疫改造,紧跟国家实事,在竞赛前在得知竞赛中有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块,我便下功夫去寻找相关书籍,结合工作中的整体项目流程,并分析如何跟赛题对接。最终也是按照了自己对职业能力测评模块的理解,交付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竞赛第二天是逆向工程模块,首先是扫描零件,设备操作这块我是挺有把握的,在赛前通过线上重播的视频学习了设备的基本操作及标定,设备都是一通百通的,所以我在开赛30分钟内就完成了零件的扫描,这主要归功于接触过各类设备比较多,在现场能规避一些类似的设备问题。逆向建模对于我来说是一大短板,在开始准备竞赛的时候我基本是每天一个逆向零件在练习,但像逆向模块的赛题-时规上盖,对我来说属于过于棘手,其整体变形量极大。考虑到时间有限,我直接从任务三-数据对比开始做起,做完后才返回任务一、任务二。为了完成这个模块,基本6个钟都是眼睛不离电脑、手不离键盘的状态,最终勉强做完整个模块。为了不影响最后模块的发挥,我强行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毕竟最后模块占分最高,并且是我的强项。
竞赛第三天是3D打印模块,做一个牙签机利用按钮将牙签取出,且每次只能出一根。看到赛题我立马想到了可以利用带弹力的3D打印结构来作为驱动力,所以直接设计了蚊香状的弹力机构,动力系统解决了我边上机边思考内部其余结构的设计,最终再将产品外观确定下来。设计完成之后便陆陆续续开始打印工作,同时周守开始制作工程图、动画等任务。经过初稿的测试之后,微调了一些不合理的位置,最后我完成了牙签机的任务,得到了评委、裁判、选手的一致认可。
荣誉不仅是奖励,还是一种鞭策,我一定会将此次竞赛作为新的起点,精技尚能,争取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感谢中国电子劳动学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长兴技师学院、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的平台和精心准备。
成功没有捷径,没有三天速成,也没有七天快速入门。唯有勤加练习、掌握技巧,方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陈嘉伟
2022年11月17日
标签:
上一篇:祝贺!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首届国际贸易数字化能力决赛闭幕(教师组、高职组)
下一篇:2022年“创想杯”增材制造国赛-全国技术能手总结-邱信儒